搜索
首页
首页>非公综述>非公视点

于长革:确保财政奖补直达中小企业

发布时间:2023-06-28

  一段时间以来,为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纾困解难,从中央到地方纷纷设立专项资金,出台了很多奖补政策,继续提高财政资金奖补中小企业力度,并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奖补系统性和精准度,避免“撒胡椒面”。加大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稳经济、促就业、保民生的关键。

  过去几年间,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比较严重,要巩固和拓展经济恢复向好态势,就必须稳住千千万万个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保持资金运转通畅。特别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复苏时期,财政奖补资金可谓“及时雨”,不仅让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型企业获得来自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支持,还有利于激发中小企业在引进人才团队、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的动力,缓解资金短缺问题。

  为了提升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效能,让企业更有获得感,今年以来多地专门发文明确财政资金奖补中小企业的具体方法和规则。例如,北京市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实施指南》,明确了重点支持方向;湖北省印发《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出一系列举措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等等。但目前来看,仍存在部门间统筹协调不够,同一领域、同样的事项,不同部门交叉重复安排资金,导致奖补资金门类繁多,多头申报现象比较普遍;多个部门都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导致专项资金数量虽多,但安排的项目小型化、分散化、碎片化,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来应对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中小企业正处于生产经营恢复的关键阶段,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财政奖补政策,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切实让财政资金的“真金白银”更公平、更精准、更快速地直达中小企业,保障财政奖补资金流向最需要的企业,确保资金被用于符合政策要求的领域。

  首先,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避免财政奖补资金交叉重复设置。要加大力度推进信息化建设,依托金财工程的推进,加快构建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部门间财政奖补政策和资金信息互通共享,从多角度评价政策制定和落实情况,对奖补资金投入情况做到细致量化、有据可依、有证可查,提高财政支持的有效性。

  其次,明确财政奖补政策和资金支持方向,增强针对性和精准性。此前发布的《“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推动形成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小企业整体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各有关部门在制定奖补政策时,要突出重点,不断创新扶持方式,全力推动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根据地区、企业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支持方案,不断优化政策资金支持方向。

  再次,强化预算绩效评价,全面提升财政奖补资金的使用效益。为了确保政策性效果的全面实现,要切实通过科学的预算决策保障支出预算的严谨性和周密性,并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对专项支出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并依托绩效评价结果奖优罚劣,提高财政奖补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健全政策服务支撑体系,优化政策执行环境。切实加强财政奖补政策宣传工作,通过上门走访、在线访谈等形式,向企业法人、财务人员解读相关政策、指导申报工作。定期举办财政奖补政策专题培训班,帮助企业掌握政策要点和最新变化情况。合理制定财政奖补资金申报流程,完善网上申报系统,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奖补资金的申报评审效率。

  (作者:于长革 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邮编:100035

地址:中国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180560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

微信公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