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打造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 发挥商会优势 整合村企资源
建设“共富工坊”,发挥民营经济优势,畅通村企合作渠道,搭建村企合作平台,促进低收入群体家门口就业增收,是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大创举。今年以来,浙江省余姚市工商联将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广泛动员企业和商会踊跃参与“共富工坊”建设,充分挖掘优势资源、搭建共富桥梁,积极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群体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务工,推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共同富裕。
搭建共富平台点亮残障人士新生活
“共同富裕,残障人士一个都不能落下”。在余姚市工商联的引导下,不少民营企业兴办“共富工坊”“共富车间”,梳理适合残障人士的岗位,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力争让每位有意向的残疾人找到合适工作。
宁波舜韵电子有限公司于2022年12月挂牌成立“舜韵电子”共富工坊,现有残疾人员工140人,占总员工比例为33.33%,是余姚市目前规模最大的残疾人就业安置企业。舜韵专门设立残障人士服务办,为残疾人员工提供免费体检、免费就餐和租房补贴。此外,舜韵还成立了由残疾人员工组成的健九鹤艺术团,近期正在为参与亚残运会开幕式表演精心排练。
余姚市兴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致力打造“兴泰机械”共富工坊,坚持“疗为主,工为辅”,接纳了丈亭镇及周边乡镇的中轻度精神、智力残疾农村劳动力76人。通过日间生活照护、辅助性就业、教育培训、康复服务等方式,兴泰机械让残疾职工从简单工作做起,不断增强弱势群体致富能力和生活信心。目前,兴泰机械已累计有5名残疾人职工转入标准车间,疾病康复显好率达97.87%。
“舜韵电子”共富工坊、“兴泰机械”共富工坊是余姚市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精准帮扶、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已有3家专门服务残疾人的“共富工坊”,共帮助251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
整合村企资源 拓宽致富新路子
建设“共富工坊”,出发点是“扩中”“提低”,落脚点是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余姚市工商联与多部门开展合作,立足杨梅、茶叶等当地农特产业资源,把项目带进村,在百姓“家门口”架起致富桥梁。
每年8月中旬到次年4月底,一艘艘满载小海鲜的渔船便频繁往来于杭州湾南岸的泗门镇万圣村。作为余姚市唯一的渔业专业村,万圣村日均小海鲜捕获量约达1000斤,年产值达4000万元左右。为拓展销售渠道,该村牵头成立“万圣小海鲜”共富工坊,吸纳村内剩余劳动力100余人,通过将新鲜鲚鱼腌制加工成干等方式提供产品附加值,实现利润翻倍。
“玥玡湾生态庄园”共富工坊则推出灵活就业和固定用工两种方式,吸纳牟山镇青港村及其周边近百名劳动力,以“集中采摘、上门收购、统一加工”的模式,帮助当地农户加工销售白杨梅、大闸蟹、青鱼、甲鱼等农产品,目前辐射带动青港村及周边片区五六十户农户,累计收购农产品30余吨,平均带动农户增收2万元。
在陆埠镇裘岙村的“卡特莱茶业”共富工坊,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进行统一加工、包装、销售茶叶,直接带动裘岙村30多家茶厂实现产销两旺。据悉,该公司年销售额达3亿元,今年以来共生产出口加工茶叶1.5万吨,产品远销欧洲等地。
产业是“共富工坊”的核心要素。余姚市还结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积极盘活乡村闲置房屋、土地、山林等资源,因地制宜打造“曼妮庄园”共富工坊、“悠之谷农场”共富工坊、“老沈家茶”共富工坊等各具特色的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助力产村融合、农旅互促,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帮助村民鼓起“钱袋子”。
发挥商会优势 画好帮扶“同心圆”
余姚市工商联发挥组织优势,推动商会和企业整合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工程、“万企兴万村”等各项帮扶工作的资源和脉络,将帮扶共富工作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儿,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宁波尹球五金有限公司目前有190名来自17个少数民族的员工,占到全体员工的30%左右。自2019年起,尹球五金公司在当地商会的支持下,积极参与结对帮扶工作,开设“车间共富岗”“车间共富线”,先后招收100多名贵州兴义、望谟员工,并通过“传帮带”帮助外地员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今年6月,该公司将“车间共富岗”“车间共富线”等整合,打造出“尹球五金”共富工坊,进一步帮助员工提升自我、增加收入。
今年4月,余姚市工商联组织“姚商基金”共富工坊在松阳县陆和茶书院挂牌成立“光彩共富坊—茶工坊”,“姚商基金”由各商会和企业共同发起设立,这也是宁波实施“共同富裕·甬商展风采”行动以来,全市第一个挂牌的“光彩共富坊”。成立后,“光彩共富坊”通过工艺改进、艺术包装、企坊对接正逐步实现平台化、规模化和品牌化运作经营。
截至目前,余姚全市已建成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25家,累计吸纳就业1975人,人均年增收超4万元。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