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走通“四个带动”兴村新路径——黄冈市“万企兴万村”行动观察
2021年初,"万企兴万村"行动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从脱贫攻坚决胜时刻起航,朝共同富裕伟大目标奋进,万企兴万村,全国在行动,从"输血"到"造血",万企兴万村,黄冈在行动。
"'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以来,黄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县两级统战部、工商联、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积极沟通协调,凝聚多方合力,加强分类指导,广泛宣传发动,探索'四个带动'兴村路径,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提质增效。"黄冈市工商联主席李果表示,广大黄冈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聚焦五大振兴,推进共同缔造,踊跃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为助力黄冈乡村振兴贡献出民企力量。
一头是企业发展,一头是村民增收。在踊跃投身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在黄冈市工商联的支持引导下,黄冈民营企业探索出"高效农业"带动、"电商直播"带动、"产业工人"带动、"产业链"带动等多种兴村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当下,"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得红红火火,精彩的"乡村故事"正在黄冈各地上演……
"高效农业"带动
让种田更智慧
春耕时节,往往是农人们最繁忙的时候。然而,在浠水县散花镇花园岗村的水稻田里,少见农人耕种忙,只见无人插秧机隆隆作响,装载着一盘盘嫩绿色的秧苗在水田里来回穿梭,所过之处,一株株秧苗被整齐地插进水中。
来到长福水稻专业合作社(下称长福合作社)调度中心,电子大屏上不但显示着田间地头、农产品加工车间30余个生产场景的实时画面,还能够看到浠水县200余台农机设备的北斗定位、工作状态等情况。"有长福合作社帮忙,种田轻松多了。"村民张大哥高兴地说。
浠水县田间地头的新变化,离不开长福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新星以科技助力"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新实践。
"作为一名海归计算机博士,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我对水稻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在父亲手上,长福合作社修建起10公里的田间水泥公路,乡亲们实现了'开着小汽车去种田'的梦想。我要发挥专业特长,让乡亲们坐在家里用电脑就能把田种好。"潘新星坚定地说。目前长福合作社已与华中农业大学达成校企合作,携手开发智慧农田管理系统,实现智慧种田,并与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合作研发富硒大米种植模式,合作社逐渐走上数字信息化全面赋能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新道路。
"近年来,长福合作社联合9家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组建起浠水县优质稻米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施浠水县富硒水稻的试点工作。与5个村的村委会和村民共同成立村级合作社进行农田整村流转,实施科学高效统筹农田产业化,通过分红实现村集体增收和村民增收双带动,持续推进合作社从传统的家族式经营主体转型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企业。"潘新星介绍,长福合作社现有职工58人,入社社员2017户,土地服务面积达23500亩,辐射全县6个乡镇、45个村,带动农户超7000户,带动各类农业农民合作社60余家,带动家庭农场10余家,入社成员年增收超过10000元。
近年来,为提升"万企兴万村"行动质效,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黄冈市工商联积极探索村企合作新模式,"高效农业"带动模式便是其中之一。
在蕲春县,涉艾企业在对接村建立起蕲艾基地,由企业提供"种苗、资金、技术"服务,按照"商会+公司+农户"的途径,确保蕲艾种植农户年均增收至少5000元,村集体年增收不少于3万元。在"高效农业"带动模式下,通过"流转土地得租金、进企务工得薪金、承包管理得酬金、超产分成得奖金、订单预购得订金"等办法,村民与企业间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村民积极性被更好地调动起来。
"电商直播"带动
让"土特产"飞出大山
"请大家支持红安苕走到全国去,当年这里的队伍走到了全国,每三位红军战士中就有一位红安人,'小小红安,真不简单,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再上100单!"在燕儿谷电商助农直播基地,"谷哥"徐志新手举红安苕,一边讲故事一边与直播网友互动。
分拣、称重、打包、装车……在直播基地不远处的燕儿谷仓储中心,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红安苕、罗田板栗、蕲春蕲艾等一件件大别山"土特产"、优质农产品,在这里搭乘互联网之翼飞出大山、送往全国各地。
2011年,徐志新从一线城市回到大别山老家,成为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湾村第一书记,创办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推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养生养老产业,数年后燕儿谷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2016年,燕窝湾村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燕儿谷旅游业遭重创,大量本地农产品滞销,"人进不来,我们就把产品送出去",徐志新亲自上阵探索助农直播带货。如今,徐志新已是电商助农领域的代表性达人,仅2022年一年,"谷哥"直播间场观人次达到6亿,超240万人成交下单。
为让老百姓的腰包更鼓些,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在村企联建、双向互动的基础上,以"电商+合作社+农户"为依托,通过技能培训、直播带货、线上交易方式,引导带动农户参与电商产业链,促进农户和村集体增收。
在黄冈市工商联支持引导下,黄冈市许多民营企业投身"电商直播"带动模式,把农村资源信息搬上网络平台,让资源变资产,让资产吸引资本,实效利益最大化。其中,湖北村村兴网络科技公司为每个村搭建数字化资讯平台,推进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集中整合各类资源,为黄冈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全新动能。
"产业工人"带动
点亮农人新技能
立秋时节,站在红安县七里坪镇白马嘶村的山头眺望,湖北明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花椒基地尽收眼底。一丛丛、一蓬蓬花椒树一望无际,绿叶簇拥着红色串珠似的花椒,香气沁人心脾。每年一到八九月份,这里的人们都调侃说,"整座红安城都麻了。"
"以前白马嘶村是贫困村,交通不方便,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明总回来开公司后,我就来这里上班,每个月能赚两三千块钱哩!"花椒基地里,一位大婶边干活儿边说道。
"目前我们村一二三组80%的留守村民都在明创公司上班务工,每人每年增加务工收入2万多元。"七里坪镇白马嘶村村干部介绍,2018年,明守安响应党中央乡村振兴和红安县委、县政府能人回乡号召,在七里坪镇建立起花椒生产基地,创办起湖北明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明创农业)。
"公司基地范围涉及5个村14个组近500余户,目前年累计用工2万余人次,与附近10个村签订产业发展协议,投产后村集体每年将分红30万元,后期万亩辣椒种植将带动约3000户农户增收。"明守安介绍,目前明创农业已流转荒山荒地3000余亩,前期投资5000多万元,加强土地翻耕整理、道路修建等基础设施建设,用于花椒种植、加工、销售。
为了让这里的花椒麻味更高、香味更浓、颜色更鲜,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闯出名堂,明创农业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教授担任公司顾问,为村民们开展花椒种植技术培训,打造完整的产学研发展体系。在明创农业周黑鸭辅料基地,办公楼、厂房、仓储等已全面建成,用于花椒种植技术培训和花椒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加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黄冈市工商联引领下,多家民营企业采用"产业工人"带动模式,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建立生产车间等方式,将村民培养成产业工人、技术能手,拓展务工能力帮助村民增收。湖北长安建筑有限公司与黄冈职院合办长安建筑学院,开展各项技能培训,累计转移就业安置1万多人,成都彩虹电器公司在多个结对村建立生产车间,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我们将继续把企业经营好、把产业发展好、把品牌打造好、把家乡建设好,积极投身到'万企兴万村'行动中,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书写新的奇迹。"明守安说。
"产业链"带动
三产融合好光景
远山巍巍,近水潺潺,稻田蔓蔓,一垄垄禾苗被微风掀起层层碧浪,孩子们在稻田中追逐日落,围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绿皮火车捉迷藏……在黄梅县永安水库坝下的袁夫稻田,人们纷纷来此"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感受田园牧歌式的恬淡生活。
凭借美学场景打造力、品牌流量运营力,集生态种植、大米生产、观光游览、火车餐饮、度假民宿等为一体的袁夫稻田成为声名远扬的网红打卡地,五年来累计引流100余万人,带动周边文旅产业发展和农副特产产品销售额增长。
从武汉大学毕业到外企任高管,再到返乡创立袁夫稻田(湖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袁勇刚走上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袁夫稻田在农文旅产业融合的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开创了'稻田主题'文化农场先河,打造稻田文化体验区、精品民宿、绿皮火车餐厅等集'游、食、住、赏'于一体的文创休闲体验空间。"袁勇刚介绍,袁夫稻田改变了粗放式农业产业经营模式,走向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新型专利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农业转型升级之路。
袁夫稻田成立以来,共流转土地一千多亩,以传统古法种植为基准,种植及包装的"安米"品牌被选定为黄冈市地标优品,产品销售覆盖全国20个省市。2019年与华中农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先后开发出鲜米酪等大米衍生产品。2021下半年推出袁夫直播间,主推产品鲜米酪仅上市三个月就突破百万销量。截至目前,袁夫稻田已完成阶段性投资近5000万元,累计营收突破2亿元,成为黄梅县"农、文、旅"三产融合的标杆案例。
延伸农业产业链就是拓宽农民致富路。黄冈市相关民营企业通过在农村建设生产基地、购买农产品等方式,延伸农村种养殖、农产品销售、乡村服务业等产业链,助力真正实现企业能盈利、村集体能壮大、群众能增收的"三赢"目标。在黄冈市工商联引导下,黄冈市德尔福公司也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利用"产业链"带动模式,在结对村建设蔬菜生产基地,开设森林酒店,直接收购农产品并吸纳当地村民就业,全方位帮助农民增收。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与工商联的指导。"这是黄冈市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民营企业家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近年来,黄冈市工商联坚持高位推动与部门联动相结合、广泛发动与精准对接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整体推进与示范引领相结合,将工作落在实处,实地调研摸排,将"村所需"、"户所盼"与"企所长"相结合,因企因村制宜,组织村企精准有效对接,全方位动员商会和企业参与到"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来。
截至目前,黄冈市共有1614家民营企业及商会组织与926个村完成结对,其中,643家企业投入96.49亿元,兴建产业项目666个;281家企业投入5.36亿元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608家企业投身乡村公益事业,捐赠资金11930.8万元;719家企业吸纳26371人就近就地就业。
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在全市各级工商联的持续努力下、在民营企业的不懈探索中,"万企兴万村"行动在黄冈这片热土上播撒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静待共同富裕之花绚丽绽放。
微信公众号